5月6日,參加“奮進?巨變?展望”512汶川 大地震10周年全國網絡媒體四川行的記者們,來到了美麗的李白故鄉——江油。在這里探訪了擁有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四川清香園調味品股份有限公司,知名 中壩口蘑醬油 出自這里。 圖為中壩口蘑醬油日曬夜露的天然發酵工藝 中國“食”文化歷史悠久,川菜在我國飲食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而有“川菜八珍”之稱的調味品中壩口蘑醬油,因其獨 的釀造工藝和燦爛的歷史文化背景,已經被列入綿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之一。從公元1828年道光帝賜名“清香園?中壩醬油”并指明中壩醬油為貢品開始,中壩醬油釀造工藝已經傳承了六代。許平,是清香園?中壩醬油第六代傳承人,也是中壩口蘑醬油釀造工藝第六代非遺傳承人。 道光帝賜名“清香園?中壩醬油” 許平從事傳統醬油釀造工藝已經36年了,從2008年汶川地震至今,十年時間,許平見證了公司從中壩老廠區搬遷到江油工業園區,從只有百余畝的小廠到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醬油釀造基地,產量從幾千噸到幾萬噸的變化,自己也從一名中壩口蘑醬油釀造工藝師變為中壩口蘑醬油釀造工藝第六代非遺傳承人,但這其中不變的,是一顆真摯的匠人之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許平這么多年來一直不變的信念。 清香園?中壩醬油第六代傳承人許平 許平回憶2008年汶川地震那一年,江油中壩醬油廠區清香園遭受嚴重破壞和重大損失,生產停滯,節奏被打亂,但是對許平來說,更擔心的是傳統工藝丟失,“不能把老祖宗的手藝給丟了”,他想。因為破壞太嚴重,河南省對其進行了對口援建幫助,將公司新區遷往江油工業園區,重新建廠。新廠產業園區占地430畝,投資6億元,具備年產20萬噸各類調味品的生產能力,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 清香園?中壩醬油醬文化博覽園內 的來自五湖四海的醬料 十年間,清香園?中壩醬油像許平一樣,懷揣著一顆匠人之心,始終以弘揚中國醬醋文化為己任。災后重建的中國醬文化博覽園,據稱是中國最大、亞洲唯一的醬文化博覽園,2017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中國醬文化博覽園開園三年多來,每年吸引數十余萬人次各地游客入園參觀,已經成為西部工業旅游的一面旗幟,每年三月舉辦的“中國醬文化節”,讓更多的民眾加入到“打醬油”的行列中,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醬文化。 手工醬油和醋都是泡沫越多越細膩品質越好 據介紹,2019年,“中國醬文化節 ”將會上檔升級,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政府參與,辦成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醬文化傳播盛會。而對許平而言,他表示自己將懷揣不變的匠人之心,本著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結合現代化技術手段將傳統工藝傳承下去,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未來希望能收一個徒弟,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藏網 實習記者/巫姍燕) (責編: 郭爽) |